國際干散貨運輸仍然低迷
2013-04-21 17:07:00 來源:中國水運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巴拿馬運價領漲難掩國際干散貨市場低迷
受運力供需矛盾嚴重失調影響,一季度,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延續去年底頹勢,運價繼續下探,波羅的海國際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(BDI)一季度日平均796點,較去年同期的平均數867點下降了8.1%.自去年底綜合指數跌破千點以來,BDI持續低位振蕩,即使出現反彈,由于持續時間短,幅度低,也難以提振市場信心。一季度,三大主流船型中有漲有跌,海岬型船表現最差。
由于中國需求放緩,以及澳大利亞西部的惡劣天氣和哥倫比亞煤炭供應出現問題,海岬型船成交清淡,航行率偏低。一季度其平均日租金僅為6830美元,最大的船型租金水平卻位于所有船型末位,其市場低迷程度可想而知。而巴拿馬型船與靈便型船表現相對要好些。盡管前一個半月時間,市場也相當疲軟,但后半季受大西洋、南美谷物貨盤大幅上升刺激,巴拿馬型船運價率先反彈,其平均日租金從2月初的5163美元,反彈至季末的9600美元,漲幅達到86%.
作為全球吸納干散貨運力最大的中國,一季度需求不盡人如意。先看與海岬型船相關的鐵礦石,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8648萬噸,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沒有任何增長。其主要原因除供應國惡劣天氣,減少出貨外,我國和歐洲需求下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。
再看與巴拿馬型船、靈便型船相關的煤炭,自去年12月進口創記錄3511萬噸,隨后大幅度下滑,2月份已降至2330萬噸,下降了三成多,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下滑,令太平洋區域靈便型船運價重創。
一季度唯一的亮點是,大西洋、南美谷物進入收獲期,巴拿馬型船出現緊張,運價快速回升,并吸引眾多太平洋船舶前往,但由于運力陸續集聚,季末大西洋行情開始見頂回落,本輪的反彈行情也暫告一段落。
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,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對大宗商品需求逐步降溫,美元上升,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,貿易商出手更加謹慎,再加上龐大的過剩運力難以消化,海運市場仍將持續低迷。
需求疲乏沿海運價接近歷史低點
受進口煤增多、發電量不足、及遠洋市場低迷三大因素沖擊,一季度沿海運輸極度低迷,除尚未出現大量閑置船以外,運價水平已經接近歷史低點,就連市場企盼的3月份行情也未能顯現,一季度絕大部分時間,秦皇島錨地等泊船舶不到百艘,最低曾在50艘以下,而通常一般應保持在140艘左右,市場清淡可見一斑。衡量市場運價水平的兩條主流航線--秦皇島至上海、秦皇島至廣州,一季度平均運價分別為27.5元/噸和35.5元/噸,較去年同期下降近二成,離市場的盈虧平衡點相差甚遠,最低曾下降至25.5元/噸。一季度,航運公司的大幅虧損在所難免。
一季度,影響市場的主要不利因素仍沒有改善,部分甚至還有所惡化。
首先是火力發電減速,導致煤炭需求不足。一季度,上海、浙江、廣東等沿海主要城市火力發電量均出現了負增長,受需求下降及進口煤增多雙面夾攻,內貿煤炭貿易量萎縮,一季度沿海港口內貿煤炭發運量同比下降了2.5%,較上一季下降了1.2%,同比環比雙雙下降導致海運量萎縮。
其次是進口煤增長勢頭不減。盡管由于國內煤價陰跌不止,內外煤價差有所縮小,進口煤開始逐月遞減,但整個一季度仍呈現較大增長,一季度我國共進口煤炭8000萬噸,同比增長30.1%,進口量占到我國沿海內貿煤炭的56%,意味沿海電廠的煤炭消耗有三分之一來自進口。
再次是遠洋市場弱市依舊。盡管2月下旬,靈便型船運價出現了一波反彈,但反彈的力度和時間均不及預期,吸納沿海運力突圍的影響力比較有限。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運力增長過度。截止去年底,從事國內沿海運輸的萬噸以上干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已達到1618艘/4940萬載重噸,運力規模比2011年底增長15.2%,運力過剩對市場的沖擊越來越大。
由于航運市場持續低迷,航運業大幅虧損。上市公司年報顯示,由于無法償還到期銀行貸款,長航鳳凰有可能被凍結資產;而中海海盛、寧波海運、中昌海運等現金流也極度緊張;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營業利潤虧損,但通過會計政策調整及非經常性收益扭虧,中遠航運及招商輪船微利;而今年一季度,航運業經營環境更加惡化,航運業的信貸風險日益突出,并引起了銀監會的高度關注,大部銀行已對航運業信貸亮起了紅燈。航運業急待國家政策的扶持。
春暖花開,氣溫逐漸轉暖,居民用電恢復正常,而我國經濟還處在緩慢復蘇過程中,社會用電量增長乏力,數據顯示,3月份全社會發電量出現“零”增長,其中沿海的主要城市繼續“負”增長,需求疲軟拉長了沿海運輸市場寒冬期,但一些積極因素也開始顯露出來。首先國內煤價經過連續3個多月的下跌,已跌至三年來的低點,初步具備了與進口煤競爭的態勢,今年以來進口煤逐月遞減便是明顯的信號,不久將來內貿煤或許由降為升;其次是去年下半年以來,國家批復了一大批基建項目,總投資超過萬億,預計今年春后將陸續上馬,投資能量的逐步釋放,將拉動煤炭需求。總之利空的“靴子”均已落地,市場的底部基本確立,但要走出底部條件尚不具備,航運企業的“冬天”有點長。